Monday 28 January 2008

Pump up the volume - The history of house

這部紀錄片其實是2001年發行的,然而2001年是我連House Music是什麼都還很模糊的年代,而且台灣當年的舞廳文化的相關資訊都是很模糊的。直到最近才在SilverScreen看完這一部非常棒的紀錄片,紀錄House整個發展的源由和歷史,從最早期的由黑人與同性戀族群發展出的紐約Disco芝加哥house底特律Techno的舞廳場景,直到影響現代最鉅的英國歐陸舞曲文化。

當我們現在看到Madonna或Kylie Minogue 明目張膽地把舞曲元素放在她們的專輯裡,然後大獲好評,甚至Tiesto能夠在雅典奧運的場子上放Trance!具時代意義。其實最早電子音樂自美國要發跡的時候,所有電視、電台、媒體只播搖滾、流行、和鄉村音樂,想要聽House,就一定得到舞場裡,只有在那裡才有DJ為你播放能夠徹夜狂歡的專屬舞曲。這也是為什麼舞曲文化一開始這麼第備受打壓(各國亦然),畢竟,究竟是什麼音樂什麼場合能夠讓人徹夜不歇還樂此不疲?

在看這部片的同時,不由自主地想起幾年前讀過的《Altered State : The Story of Ecstasy Culture and Acid House》(迷幻異域:快樂丸與青年文化的故事)的中文本。書裡面同樣將七零年代以來美國發跡的House講到英倫歐陸的舞廳場景。不同的是,書裡是從藥物文化的發展脈絡為主,這部片子則是從音樂的角度出發。

片子以House歷史發展的每個時期代表作品作為架構,並訪問許多赫赫有名並創作出時代經典的DJ、Producer,當年我在看那本書的時候,對於很多一時沒法消化的曲目和人名,突然有了非常生動且感動的連結。甚至書裡提到英國政府最早視舞曲舞廳為罪惡享樂的源頭而強硬地掃蕩,最後引發大規模抗爭的情形,在我看到片子裡的新聞紀錄畫面之後,那股震撼更勝當年腦袋裡的想像。

眾人看電子音樂與藥物使用似乎永遠都擺脫不了關係,因為就連歷史發展淵源都是如此息息相關,不過片子裡面有段訪問提到,當年美國紐約、芝加哥、底特律那群House Music先驅們,很多都是根本不碰藥的。

其實,如果回歸到最原始的出發點,很單純地,音樂就是音樂而已。



Pump up the volume - The history of house I


Pump up the volume - The history of house II



Pump up the volume - The history of house III



Google Video的畫面品質不是頂好,這裡推薦SilverScreen,同樣可以找到這支紀錄片,還有好多好多的電影、電視節目和紀錄片。網站會要求你下載plug in播放軟體,只要不嫌這一點小麻煩,你之後會很驚訝這影片的畫面品質好到想落淚,比Youtube、Google Video好上百倍,總而言之是好東西。Web2.0萬萬歲

2 comments:

Anonymous said...

真要好好找時間把這影片看一看啊,感謝你介紹分享!

【stonedlove】 said...

好高興你對這有興趣啊!這真的是好東西啊!

Total Pageviews

Followers